《长安三万里》历史真相:大唐的阶层跃升与诗人内卷 DATE: 2023-11-30 07:28:01
唐代诗人朱庆馀最有名的一首诗,曾经改变了他的历史命运 。
洞房昨夜停红烛,真相
待晓堂前拜舅姑 。大唐的阶
妆罢低声问夫婿 ,升诗
画眉深浅入时无。人内
乍一看,长安层跃这首诗写的历史是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 :新娘即将拜可见家中长辈,在镜前梳妆,真相但不知道自己的大唐的阶妆容是否合适,于是升诗娇羞地问新郎,我的人内眉毛画得如何?
实际上,这首诗叫《近试上张水部》 ,长安层跃是历史朱庆馀在进士考试前写给大臣张籍的行卷诗。
什么叫行卷呢 ?
唐代科举考生在开考前,真相可以将自己所作的诗文投赠给达官贵人,此即“行卷” 。考生的诗文要是能得到肯定,便会被推荐给主考官。唐朝科举还未全面实行糊名制,考官会事先按照印象分,列成一个可供参照的“通榜”,这将影响之后的录取名单 。
朱庆馀的《近试上张水部》正是一首成功的行卷诗,他将自己比喻为新娘 ,希望得到文坛前辈的认可 。他行卷的对象水部员外郎张籍 ,是与韩愈齐名的文坛领袖,咖位高 ,人脉广。
张籍对朱庆馀的才华十分欣赏 ,当即回了一首诗:
越女新妆出镜心,
自知明艳更沉吟。
齐纨未足人间贵 ,
一曲菱歌敌万金 。
成果 ,朱庆馀果然考中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的进士。
这段文坛佳话的背后,是一个诗人内卷的时代 。
01
自武则天大开制科后 ,越来越多的下层知识分子对科举考试心驰神往 。
科举考试在不断吸纳一般地主士人的同时 ,也沉重地打击了关陇贵族和功臣贵戚集团。
这一时期的科举 ,本质上是一次政治大洗牌。
武则天掌权后 ,先后任命的宰相中有20人为明经 、进士出身,占其统治时期总数的一半左右 。
到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